高考前35天提分秘籍:有方法的“全力以赴”才能创造奇迹!
黄元华老师是当前国内知名的资深教育专家,现任深圳市高级中学高级教师,兼任深圳大学硕士生导师、深圳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、深圳市教师继续教育入库专家、国内多所学校校外指导专家、著名微信公众号《深圳师者情怀》(sz-szqh)主编。已有10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《数学通报》《中学数学教学参考》等报刊上发表或获奖,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23篇。参编著作5部,其中与黄安成老师合著的35万字的著作《激活中学数学课堂》广获好评,被很多一线教师列为案头必备用书。形成了"严谨务实,激情励志"的教学风格,培养了数十名学生考入清华、北大、港大等一流名牌大学。指导学生数学竞赛获奖80多人次。80多次受邀讲学或担任各类学术评委,主讲话题内容广泛,涉及高效课堂、高三数学备考方略、高考励志演讲、教育科研与教师专业发展、班级自主管理、高中生人生规划、家庭教育与亲子交流、中学数学学习方法等。
近日,黄元华老师应邀前往福建教育学院培训中心开办了学术讲座。黄老师把自己26年的教学心得与12年的指导高三备考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大家,他的许多独创性做法与教育创见让人耳目一新,引发了大家的共鸣与思考。与会老师纷纷盛赞:讲座非常实用,很接地气,又高屋建瓴,有理论高度,对高中各科高考复习极具指导价值!黄老师豁达仁厚、勇于创新的仁者、智者情怀让人备感温暖,令人钦佩不已! (卞新荣)
上个周末,我应福建教育学院王钦敏特级教师之邀,前往该学院培训中心开办了题为《2017年高考数学后期复习方略》的讲座。来自福建省各地的90多位高三数学把关教师参会。在长达三个半小时的讲座中,我首先详细介绍了我的"限时小测,即时反馈"教学模式,然后从以下四个方面讲述高考前最后35天的复习方略,并特别强调,有方法的“全力以赴”才能创造奇迹。
一.回归课本,完善知识网络
1.回归课本
统计表明,35%左右的高考试题是将课本原题适当改编、嫁接、拓展、延伸与综合而得。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课本原题的潜在价值,发挥其示范作用。可把课本上典型例题、习题及其变式题作为作业印发给学生。在近期的测试题中,编入部分课本原题或其变式题。提醒学生阅读课本(不要忽略边边角角的内容与拓展知识),认真琢磨课本原题,体会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。
2.编织网络
尽量要求学生把所有知识(概念、定理、公式、例题、拓展知识等)按照其内在逻辑总结梳理一遍,找出各知识点间和方法间的有机联系,形成知识网络,画出知识结构图。可在知识结构图上注明自身存在的问题,便于有针对性的解决。还要归纳典型的解题方法,如某个经典问题的多种解题途径(一题多解),某些问题的共同解题思路(多题一解)。
3.夯实基础
每年高考数学真题中,中低档题占80%左右,这是教与学的主阵地。因此,立足中低档题,踏踏实实夯实基础,才是考生(尤其是中等生和中等偏下的考生)高考成功的不二法门。复习时要做到兼顾全面,扫除盲点,防范冷点,不留死角。但也要有所侧重,合理取舍,强化重点,追踪热点。重视通性通法,淡化特殊技巧。这里以平面向量为例,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,题目难度中等偏上。其解法一般围绕着“基底法”与“建系法”,前者偏于几何,后者偏于代数,两种方法各有优势,前者计算简便,后者思维量小。要求考生重点掌握这两种解法,平时练习时可以尝试两种方法,并总结它们各自的适用场合,考试时根据题情择优选用。
二.模拟测试,营造实战氛围
1.五重境界
我提出做题的五重境界:懂、会、对、全、快。考前模拟测试、诊断性测试与小题训练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帮助考生克服“会而不对”"对而不全""全而不快"等问题,提高答题的准确度与熟练程度,逐步做到“会而对”“对而全”“全而快”。
2.精编试题
为了更好的发挥考前模拟测试的激励功能,我们必须把好选题关,控制好试题的难度,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发挥的空间。每年高考题的风格和难度有一定的延续性,对高考备考有导向作用,因此教师须进一步引导学生研究历年高考真题,了解高考题的命题特点和难度。模拟测试题目尽可能贴近高考真题的风格和难度。命题时精选和创编一些学生易错易混、易忽视的题目和课本变式题。精选精练典型题目,尽量回避偏难怪题。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与典型问题要充分保证时间、反复练习,做到融会贯通。能否精准选题,体现了教师对高考的把握能力与对考纲的理解水平。
3.测试要求
高考前的模拟测试相当于实战演练,时间须与高考同步。要求考生把每一次测试都当成高考来对待,全神贯注,严谨规范。这有利于考生熟悉高考流程,把握高考节奏,提高实战能力。等到真正高考时,考生就习以为常了,就会处变不惊,应对自如。
建议考生在35-50分钟内完成选择、填空题,比较简单的题目在1-2分钟内完成,比较难的题目一般也不要超过5分钟,如果3分钟之内还没有找到思路,建议考生不要恋战,暂时绕开,等完成所有会做的题目后再回头攻克。后面的6道解答题中有3道比较简单,题型也相对固定,应在20-30分钟之内完成。其余3道题思维量、计算量都较大,所以剩下的40-65分钟用于攻克这3道大题。当然,每位考生须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在时间分配上适当调整。另外,建议考生基本按照题号顺序作答,同时遵循“先易后难,先简后繁,先熟后生”的原则。最后可用5-10分钟回头检查,俗话说"千金难买回头看",但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要轻易改动原先的答案。
4.答题要领
(1)通览试卷,树立自信。实施考前"三好":进考场前见到老师主动说老师好,见到同学主动说同学好,坐进考场后在心里对自己说"我一定能考好"。刚拿到试卷,一般心情比较紧张,此时应充分利用好动笔前的5分钟通览全卷,在大致了解全卷的基础上心中做出初步定位,若将这场考试看作一座大山,估计自己能攀登到哪个高度。面对简单题,要细心冷静;面对偏难的题,要耐心沉稳。无论难易,从容应对,稳定情绪,树立自信。此时可在心里说:"我易人易我更仔细(或我不大意),我难人难我不畏难。"
(2)审题要慢,做题要快。高考经常考查一些似是而非、容易混淆的概念或性质,考生在审题时须多加小心,看清题目全部条件与要求,仔细辨析相关概念,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。一些看似简单的题目,往往暗藏“杀机”,虽然下笔容易,但稍不留意便误入命题者设置的“陷阱”。因此,审题要慢。审完题后就要赶快动笔,但要做到快中求稳、稳中求对。若遇障碍,既要敢试敢闯,又要精细严谨。
(3)规范答题,颗粒归仓。会做的题目要注意表达准确、书写规范,防止因“对而不全”而丢分。沉着应对那些把关的“翘尾巴”试题,可将它分解为一个个小问题,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,能推算几步就写几步。特别是那些解题层次明显的题目,或者是已经程序化了的方法,每做一步都可以得分,即使最后没有解完全题,但得分可能已经过半。对于比较难的大题,如果解题过程卡在某个中间环节上,考生可跳步作答,即先承认某个中间结论再往下推。另外在某些题的最后一问无从下手时,利用前一问或前两问的结论可能是破题的关键。
三.纠错补漏,强化薄弱环节
教学的一个主要工作就是帮助学生纠错,堵漏洞。通过检查作业、批阅试卷,找准学生的典型错题、知识漏洞和能力缺陷。要求学生在老师评讲前将试卷中的错题自主订正,在老师讲评后再次订正。学生做过的试卷是重要的教学资源,教师平时注意收集和分类整理学生的典型错题,形成错题档案,供学生以后“错题重做”。帮助学生弥补知识漏洞,加深对一些概念的理解,厘清概念间的内在联系。引导学生分析错题,追根索源,找出犯错的根本原因,而不是简单的归结于粗心和忘记了,并做错因归类分析,如审题不准、记忆不清、计算不对、方法不当、步骤不全、情绪不稳等。找准病因后,须对症下药,点对点的训练与强化,设计同类题,反复进行专题突破和变式训练。还要认识到纠错不可能一蹴而就,学生在同类问题上会反复犯错,需要我们反复矫正,因此须把学生的典型错题及其变式题经常编入试卷中,让学生阶段性的重做错题。总之,题海无边,总结是岸;精准复习,查漏补缺;典型错题,滚动再现。
四,张弛有度,调试应考心态
1.避免两个极端
一是彻底放松,破坏了长期形成的生物钟,只会适得其反。另一个就是加班加点,挑灯夜战,导致考前过度疲劳,临考时打不起精神。即使临考前几天,也要与平时作息基本一致,与高考期间生物钟同步,保持每天上午、下午相应时段的兴奋度,切不可过度放松,否则思维会变得懒散迟钝,容易导致遗忘。
2.克服两种倾向
一是克服浮躁情绪。复习最忌眼高手低,只看不做。只有自己动手做出来了,才叫真正的掌握了。要求学生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动笔梳理知识与整理错题。二是克服“定局论”。有的学生错误地认为,离高考只有30多天了,已定局了。其实这30多天非常关键,象打鱼一样属于收网阶段,可以解决很多问题,如弥补知识漏洞,完善知识网络,开展实战演练,调节心理状态。所以说,30天,大有作为,提高30分完全可能。
3.调试应考心态
学生考前有焦虑感,是正常现象,一点都不焦虑反倒不正常。调节方式有适当运动、体育比赛、与亲友聊天、听音乐、看电视、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等等。建议考生合理作息,注意饮食,劳逸结合,张弛有度。我们也不要人为地制造紧张气氛,反而愈临近高考我们愈要淡化高考,我常对学生说:“高考只不过是人生的一个‘小站’,是人一生中经历的无数次考试中的普通一次罢了。 ”我认为理想的应考状态应该是:精神振奋,斗志昂扬;适度紧张,微微喜悦(不是狂喜);从容镇静,乐观豁达。不管风吹浪打,胜似闲庭信步。
总之,复习有法,但无定法,贵在得法。如果要说"巧干",我认为"巧"的基础在于对学生情况与教学内容的深入了解,在于精准的备考策略与落实措施,在于教师对教育教学的不懈探索与热爱。
(作者自负文责。未经授权,他人不得转载)
作者简介:黄元华,男,硕士,深圳市高级中学高级教师,深圳大学硕士生导师,深圳市名教师,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,市教师继续教育入库专家,著名微信公众号《深圳师者情怀》(sz-szqh)主编,多所学校校外指导专家。曾被评为市优秀教师,市教学改革创新先锋岗,市优秀竞赛辅导教师,市十佳优秀青年教师,市中青年骨干教师。是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“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”名教师培养对象, “国培计划”培养对象,全国“中青年初等数学研究奖”获得者,是全国初等数学研究会和广东省初等数学学会的常务理事,是多家核心期刊的编委或封面人物。已有10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《数学通报》《中学数学教学参考》等报刊上发表或获奖,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23篇。主持或参与研究的国家、省市级课题12项。参编著作5部,与黄安成合著的35万字的著作《激活中学数学课堂》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,广获好评,被很多一线教师列为案头必备用书。所开发的市级继续教育面授课程《激活数学课堂的策略研究》达18学时。形成了"严谨务实,激情励志"的教学风格,所教班成绩经常名列全校乃至全市前茅,所上录像课曾获深圳市优秀课例视频质量奖,培养数十名学生考入北大、港大等一流名校。指导学生数学竞赛获奖80多人次,指导青年教师或学生在《数学通讯》等刊物发表或获奖的论文达37篇。担任班主任22年,20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。9次受到市级报纸、电视台采访和报道。80多次受邀讲学或担任各种评委。主讲话题涉及高效课堂、高三数学备考方略、高考励志演讲、教育科研与教师专业发展、班级自主管理、高中生人生规划、家庭教育与亲子交流、中学数学学习方法等等。(黄元华微信号:hyh7261917,QQ号:2603126632)
长按此二维码 识别关注本号
分享更多美文
依托单位
深圳黄元华名师工作室
有意合作者请联系“情怀君家园”园长
黄元华主编
微信:hyh7261917,QQ:2603126632
投稿请发至邮箱:2603126632@qq.com
“情怀君家园”宣言
总有一种力量催人奋进,
总有一种情怀令人感动。
总有一些事让人不忍放弃,相携坚持,
总有一群人胸怀理想,心忧天下。
精诚合作,互助共进。
天下兴亡,你我责任。
报效祖国,服务人民。
感恩有您,情怀永存!
恭候朋友们尽快长按上面的二维码识别关注本号,并惠赐大作!有您相伴的日子,情怀君倍感温暖,步履更加坚实,意志更加坚定,胸怀更加博大,目光更加高远!